1、在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旧城改造的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从宏观到微观的、合理的系统园林配置;缺乏精美的、高雅的艺术层次和文化氛围;缺乏真正能为人们提供休憩、使用、享受和置身于其中的园林环境;缺乏园林绿化与区内自然面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
2、建设中,必须兼顾管线安全和树木生长,确保与城市设施保持安全间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在基本建设投资中预留园林绿化资金,附属绿地需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和实施,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绿化,将被要求限时完成,逾期则由专业部门绿化并按费用的1-2倍收取费用。
3、园林绿化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园林绿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防止有害物种侵入,保护植物多样性,鼓励选育(种)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植物,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第四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园林绿化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本辖区城镇公共绿地的建设和养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4、城市在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中积极融入绿化元素,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园林化街道、小区和单位建设如火如荼,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5、草地修剪过勤还对草地中的微生物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利。草地是城市大多数昆虫的栖息地和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地。草地修剪过勤、过短,要么使这些生物资源消失,要么使这些生物资源发生性能变异,对物种和生态保护是不利的。因此,对于城市草地的管理,我国的绿化部门不能照本宣科地学欧洲国家管理草坪的旧知识。
6、第三,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壮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关系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在一方面,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各成体系,分别由城乡建设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
因为城市总规的主体是建设部门,是建设部门管理的主要依据,土规的主体是国土部门,是国土部门管理的主要依据。两者不可以合二为一,两者应该相互协调和衔接。城市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协调一致。应进一步树立合理和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总体目标、计划和战略部署。
上海愚园路历史街区 作为上海的文化名片,愚园路通过精细化微更新,保留了历史底蕴,同时引入艺术、设计元素,打造了一个既保留历史风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福州烟台山乐群路——微干预的更新策略,保护历史遗迹,创造舒适小场所,让城市记忆焕发新生,成为福州的重要文化地标。深圳沙井古墟——大型历史街区沙井古墟,趣城工作室以“时光漂流城市现场展”为平台,探索城市更新与文化再生,通过低成本改造,恢复历史场景。
静安区的灵石路-汶水路滨水区/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团队在此创作了一面主题墙绘,以艺术的魔力提升了环境的美学层次,让漫步在这里的人们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活态文化地图,其改造过程是一场社会、经济与文化交织的生动实践。既要守护历史的根脉,又要激活城市的新生,既要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要推动经济发展。让我们一同探索两个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丹麦奥本罗与中国的北京鼓楼西大街。
各地的创新实例,如巴黎Pigalle篮球场的色彩对比和上海2万个桥洞微更新,都展示了微更新如何赋予城市新面貌和活力。在保护——整治模式下,如北京大栅栏胡同的改造,通过“留白增绿”,打造新的公共空间,使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