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层面来看,“房住不炒”仍然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如上海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河南表示,坚持“房住不炒”,探索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许小乐认为,展望“十四五”时期,预计地方在楼市调控方面,将从房地产金融调控、住房交易税收、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租赁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住品质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
从地方层面来看,“房住不炒”仍然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不少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明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如上海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1、通知提到,以绣花功夫、更多采用微改造方式推进城市更新。研究出台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措施,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持续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制机制,开工改造1000个以上城镇老旧小区。
2、通知中强调,将以精细的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微改造手段来推动城市更新。 广东省将研究并出台相关政策,防止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出现大拆大建的问题。 同时,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相关配套措施,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
3、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流域宽广,千百年来,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的千年文脉从巴山蜀水绵延到江南水乡,造就了璀璨的长江文化,生生不息,流传后世。
4、为了让台城旧城区重焕生机,台山市以“修旧如故”为原则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质改造,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原汁原味”修复,基本实现台城历史街区主要街道活化提质全覆盖的目标。
1、完善合肥轨道线网建设,建成芜湖市、滁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启动马鞍山等市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线路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以上。
2、按照本人所获消息:未来南京直辖市将包括现在的宁马滁三市和仪征县级市,还将划入句容(历史上就是南京的)。直辖市内将不设地级市,同重庆一样,只设地级区,马鞍山将可能象重庆的万州区(重庆直辖前是地级的万县市)那样组成一个地级区,名称也可能改变。
3、按照新获消息:在南京组建直辖市的同时,上海直辖市也将进一步扩大,以后的沪宁两直辖市面积大体相当,但上海市的人口将大大超过南京直辖市,专家预计,南京组建直辖市后,南京的人口将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快速增长,主要是会吸引周边地区人口的加入。
4、资金筹措是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正在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当前需要刺激内需的经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准入条件的放宽,使得我国轨道交通正面临一个大发展时期,就像飞奔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在城市扩张本能的推动下一路狂奔。
5、合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分远景、远期和近期三个阶段。
《试点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层级明晰、管治有效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全域覆盖、放管结合、实施有序的空间治理模式,健全权责对应、过程管控、约束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城乡规划体系更完善、特色风貌更凸显、功能服务更优质、规划治理更有效,为全国城乡规划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各类规划有强制性内容,如城镇体系规划涵盖建设区管制和资源保护,城市、镇规划涉及用地规模和环保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政府或建设单位编制并报上级审定,专业规划按国家规定报批。城乡规划需依法公告并征求公众意见。
第十二条要求,各类园区选址和布局需符合规划及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管理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则遵循严格的规划指导,需经过论证和调整规划程序,确保与省域和区域规划一致。第十三条强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需统筹安排,严格控制用途变更。
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市、县城镇化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1、是以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标,优化人居空间布局,推进城乡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建设升级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社区,创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2、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维护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又有利于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的低碳发展、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4、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5、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趋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6、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